在這些病例中,許多患者被誤診為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甚至是精神疾病。有趣的是,有一半的患者還曾被誤判為「正常壓力腦積水(NPH)」,原本準備做腦室分流手術,結果在腰椎穿刺中意外發現腦脊髓液異常,才確診LNB。
這提醒我們:對於失智症狀進展特別快、伴隨步態與膀胱控制問題的個案,醫師應高度懷疑是否為感染性或其他可逆原因。
Wien Klin Wochenschr. 2018 Jul 25;130(15):468–478. doi: 10.1007/s00508-018-1361-9
Secondary dementia due to Lyme neuroborreliosis
當我們提到失智症,腦海中可能立刻浮現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額顳葉失智症(FTD)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但你知道嗎?來自歐洲的最新研究指出,一種由蜱蟲叮咬引起的感染──萊姆病(Lyme disease),也可能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甚至一度被誤診為阿茲海默症!好消息是:這些症狀其實是可以透過抗生素「逆轉」的!
萊姆病是由一種叫做Borrelia burgdorferi的細菌引起,透過蜱蟲叮咬傳播。當這種細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就可能導致Lyme神經性萊姆病(LNB),造成腦膜炎、腦炎,甚至是神經退化類似的症狀。
雖然大多數LNB症狀是神經痛或面癱,但有極少數案例以「失智樣症狀」為主,容易被誤診為阿茲海默症或路易氏體失智症。
研究報告中一位76歲女性,因為記憶力退化、體重急速減輕、步態不穩、顫抖等症狀,最初被懷疑是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病,但後來發現她的腦脊髓液中有明顯發炎跡象,且Borrelia抗體指數極高──這是LNB的確診依據。
她接受3週的抗生素(ceftriaxone)治療後,認知功能與步態迅速改善,18個月後幾乎完全康復,甚至能獨自搭機旅遊。
根據該研究回顧10個歐洲確診病例,研究者發現這些「假性失智症」都有幾個共通點:
進展快速(6~12個月內惡化)
合併步態不穩、跌倒或排尿困難
曾出現頭痛、噁心或疲倦感
腦部影像常顯示腦室擴大,類似正常壓力腦積水(NPH)
腦脊髓液檢查顯示發炎與Borrelia抗體上升
使用抗生素治療(如ceftriaxone 2g/day, 2~4週)後大幅改善
在這些病例中,許多患者被誤診為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甚至是精神疾病。有趣的是,有一半的患者還曾被誤判為「正常壓力腦積水(NPH)」,原本準備做腦室分流手術,結果在腰椎穿刺中意外發現腦脊髓液異常,才確診LNB。
這提醒我們:對於失智症狀進展特別快、伴隨步態與膀胱控制問題的個案,醫師應高度懷疑是否為感染性或其他可逆原因。
若曾在歐洲、北美等高風險地區從事野外活動,且出現持續性頭痛、疲倦或記憶力下降,建議主動向醫師說明旅遊史與症狀。
關鍵是腰椎穿刺(腦脊髓液分析),需檢查是否有白血球上升、蛋白質過高,以及Borrelia特異性抗體。
根據案例,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如ceftriaxone)2~4週後,患者多半可顯著改善甚至痊癒。但確診與治療過程需神經科與感染科醫師合作,初期多會安排住院。
案例中的多位患者在治療後認知功能恢復到與同齡健康者相當,甚至5年後仍維持良好狀態。這顯示一旦早期辨識與正確治療,LNB引起的次發性失智是「有機會完全逆轉的」。
雖然這類病例極為罕見,但它們揭示一個重要的臨床警訊──不是所有的失智症都是不可逆的!對於病程進展快速、伴隨非典型神經症狀的患者,醫療團隊應擴大鑑別診斷,並考慮進行CSF分析與抗體檢測。
在適當時機給予抗生素,不僅能逆轉認知退化,還能避免病患誤入「失智不可逆」的醫療誤區。
📚 研究出處:Wien Klin Wochenschr. 2018 Jul 25;130(15):468–478
DOI: 10.1007/s00508-018-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