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不只是單純的頭痛,而是一種可能與中風有密切關聯的神經血管疾病。根據2024年《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的最新回顧性研究,有先兆的偏頭痛(migraine with aura, MA)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這篇文章將帶您全面解析偏頭痛與中風的科學關聯、可能的機轉、臨床表現、治療選擇及未來發展方向。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神經疾病,全球約有11億人受到影響,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經歷"先兆"——例如視覺閃光、感覺異常或語言困難。根據研究,有這類先兆的偏頭痛者,其缺血性中風風險顯著升高,尤其在年輕女性、吸菸者或使用口服避孕藥者中風險更高。
有先兆偏頭痛: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約2倍(RR ~2.2)
年輕女性(25–45歲)、吸菸、避孕藥使用者:風險進一步升高
無先兆偏頭痛:風險不明確或僅輕微增加
這是一種神經去極化波,會導致局部腦血流短暫下降(oligemia),進而觸發血管收縮與血流不足,是先兆出現的主要原因。
偏頭痛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容易產生功能障礙,並伴隨高濃度發炎標記物(如CRP、IL-6),這可能影響血管穩定性與血栓形成。
偏頭痛與房顫、卵圓孔未閉(PFO)有明顯相關,這些條件都可能讓血栓更容易通往腦部造成中風。
像CADASIL與MELAS這類基因異常相關疾病常伴隨偏頭痛發作,也與中風風險上升有關。
這部分的研究結果比較分歧。雖然有研究指出MA患者出血性中風風險略為上升,尤其是年輕女性,但整體風險仍偏低。相較之下,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為明確。
這是一種罕見但重要的狀況,指的是偏頭痛先兆症狀超過60分鐘,並且在影像學(MRI)中可見相對應的腦梗塞。主要發生在MA患者,尤其是發作當下經歷嚴重血流異常。
作用機制:透過血管收縮緩解頭痛
注意事項:有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者應避免使用
Lasmiditan:選擇性作用於神經受體,無血管收縮副作用
CGRP拮抗劑(如erenumab):針對偏頭痛特定路徑,不影響血管直徑
控制共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應積極管理
停止吸菸、避免避孕藥(尤其是MA女性)
醫師建議下進行PFO或心電圖檢查(若有中風家族史或心悸症狀)
持續追蹤偏頭痛頻率與型態,紀錄日誌
CGRP:已轉化為實際藥物
PACAP:可能是下一個治療靶點
miRNA:用於預測中風與血管風險的潛力工具
這些標記未來有望協助醫師更精確判斷中風風險、選擇合適的偏頭痛治療策略。
若您有偏頭痛尤其伴隨先兆,請務必定期與醫師討論用藥選擇與個人風險評估。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使用合適藥物,以及掌握最新的醫學資訊,就能大幅降低中風風險。未來也許會有更多個人化診斷工具,讓我們更聰明地與偏頭痛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