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抗微生物功能外,中性粒細胞在先天和後天免疫反應中逐漸顯示為決策形成者。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已被識別在 CNS 的缺血和感染過程中參與
Activated neutrophils have been recognized to be involved in ischemic and infective processes in the CNS by releasing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context of NPSLE, these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BBB disruption, neuroinflamm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f modified proteins on NETs that serve as autoantigens.
Tao Ming Sim、Anselm Mak 和 Sen Hee Tay 在《前線免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關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涉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情況,被稱為神經精神系統性紅斑狼瘡(NPSLE)。NPSLE 是 SLE 的一種主要且致殘性表現。雖然 SLE 患者多抱怨頭痛和輕微情緒障礙等常見的神經心理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可能與 SLE 無關,但許多 SLE 患者出現了如腦血管疾病、癲癇和精神病等危及生命的 NPSLE 症狀,這在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同樣具有挑戰性。雖然我們剛剛開始揭開 NPSLE 免疫學基礎的一些神秘面紗,但通過最近的小鼠和人類研究,NPSLE 複雜病理過程的機制性理解已經出現。NPSLE 涉及的病理途徑多樣,各種免疫效應器,如細胞介導的炎症、自體抗體和包括 I 型干擾素在內的細胞因子,被發現與血腦屏障 (BBB) 和其他神經血管界面的破壞協同作用【參考文獻:Tao Ming Sim, Anselm Mak, Sen Hee Tay,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neutrophils in 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 Front Immunol, Aug 9, 2022; 13:957303, DOI: 10.3389/fimmu.2022.957303】。
除了抗微生物功能外,中性粒細胞在先天和後天免疫反應中逐漸顯示為決策形成者。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已被識別在 CNS 的缺血和感染過程中參與,通過釋放中性粒細胞外陷阱 (NETs)、基質金屬蛋白酶-9 和促炎細胞因子而參與。在 NPSLE 的背景下,這些機制對 BBB 的破壞、神經炎症和在 NETs 上外化的改變蛋白質(作為自體抗原)起著貢獻作用。在密度離心血液後沉積在外周血單核細胞分層中的中性粒細胞通常被定義為低密度中性粒細胞 (LDNs) 或低密度顆粒細胞。LDNs 是一種促炎的中性粒細胞亞群,它們在 SLE 疾病活動中增加,並易於進行 NETosis 和釋放如干擾素-α 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此評論討論了 NPSLE 的免疫病理機制,重點關注中性粒細胞作為疾病的核心介質和 NPSLE 轉化研究中的潛在目標。